您的位置:黑龙江工程学院>> 国有资产管理处>> 问题解答>>正文内容
新会计制度背景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改进对策
来源: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06日    点击数:

新会计制度背景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改进对策

 

近年来,由于国家各级政府加强了对高校的投入力度,高校也在不断的扩大招生规模。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的固定资产需求急速增加。学费的增长及政府的投入使得这几年来高校资金相对比较充裕,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近年来各个高校的固定资产规模扩大了不少。国家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也日益重视。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购建缺乏科学的规划论证

自1999年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开始大学扩招。很快大学的宿舍,教室,实验室都不够了。许多省市都在郊区建立了大学城用于大学的扩建,现如今几乎所有的公办普通高校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校区。至2012年4月,教育部发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今后公办普通高校本科招生规模将保持相对稳定,至此高校停止了本科生的扩招。

据2015年《国务院关于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称去年大学的录取率为74.3%,毛入学率为40%,已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然而近年来高考人数却成逐年下降趋势。2008年1050万,2009年1020万,2012年915万,今年略有提升也只940万人。研究生虽未停止扩招但从2014年起研究生的报考人数也在持续下降。众所周知,人口的低出生率,大学毕业生的低就业率等原因,高考人数还会继续下降。目前有些三本院校已出现招生人数不足的现象。随着招生规模的相对稳定甚至下降高等院校规模已出现拐点。今年国家实施高校学科“双一流”工程,高校自身也存在着重新洗牌。对于这一趋势,应引起各个高校的关注。对于基础建设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否则基础设施在建成以后极有可能出现使用率低下甚至闲置。

现今高校的基础建设不仅缺乏前瞻性甚至缺乏整体规划。最典型的就是教师公寓。学校的新校区大多建在郊区。学校周围配套设施跟不上。在未解决配套设施的情况下,很多学校又将教师公寓建在新校区。建成以后,因为社区配套设施跟不上,居住新公寓的教师面临买菜难,孩子上学难,就医难等一系列问题,不得不重新在外租房,致使新建公寓闲置多年。再者就是实验室。因对使用者的需求考虑不足,教学楼建成以后,实验室临到使用时发现问题重重,实验室所需的特殊环境要求得不到满足,不得不大规模改造甚至重建。新校区土地面积不够合并校区困难,学校不得不开设班车,教师尤其是公共课教师上课几个校区来回跑。林林总总这些问题也造成基础建设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的严重浪费。

(二)固定资产重复购置现象严峻

高校中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也是相当严重的。造成高校中固定资产重复购置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缺乏监管,二是制度引诱。由于科研经费的管理为项目制。如何使用科研经费项目负责人有着极大的权限。财务部门大多只是对合法性,合规性进行控制,而不便对其合理性进行管理和引导。在我国科研经费大多数是各级政府拨付,虽然结题时会有结题审计,但对于合理高效使用科技经费方面是无法用审计来监管的,而学校方面又对此动力不足。项目负责人出于各种原因对固定资产重复购置,而此种行为就处于无人监管的境地。

而另一方面,科研经费管理的某些不合理性也是造成固定资产重复购置的重要原因。科研经费申请时由项目负责人提出预算。由于项目负责人大多并不精通财务,编制一份合理的预算对于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再则高校评价体系使得高校重视科研项目的申请,轻视经费使用。一个学校基金项目的申请数甚至直接会影响到学校排名。是否能申请到国家基金影响到一名教师是否能评上高级职称,能否申请到高级别的国家基金直接能决定一名教授在学校的学术地位。现今国家发放科研经费可谓政出多门,国家基金委,教育部,各省教育厅,国有企业等等。这就使得科研经费出现多头申请的情况。到了结题时,经费用不完又害怕结题时经费结余过多而被收回甚至问责,出现重复购置固定资产的情况也就不足为怪了。

(三)固定资产使用率低

固定资产使用率低下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高校购买固定资产的经费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国家各级政府拨付给高校的经费。这类经费主要用于购买教学设备和实验室建设。高校使用这类经费购买固定资产的管理方式一般是由院系上报预算,学校财务部门统一预算审核后将经费下拨给院系,由院系在预算范围内提请购买固定资产。固定资产购入后也多由院系使用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使得固定资产购买后各个院系资源独享,对固定资产的共享缺乏动力。

加之学校没有一个部门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调节。固定资产在院系之间缺乏共享,闲置设备缺乏调剂,使用率当然也会很低。另一种经费来源是教师的科研经费,一些用于科研活动的固定资产往往是教师的科研经费购买。主要用于教师个人的科研活动。对这类经费购买的固定资产通常由教师个人在经费预算范围内自行购买自行使用自行管理,因为没有相应的制度进行引导和鼓励,教师们在报废前几乎将其视为私有物品,基本没有共享的情况,使用率也同样很低

(四)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手段落后

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相对落后,信息化程度不高。设备管理部门,财务部门,院系相互之间信息共享程度不高。财务部门只管核算,设备管理部门只管购置和发放,院系的使用情况不清查就不清楚。在新会计制度发布以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失真的情况会逐步纠正。但管理手段不跟上,账面价值失真依然会存在。《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试行)》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房屋建筑物按当年房屋建筑物固定资产总值的2%(50年折旧期)计提。设备按专用设备按8年.一般设备按5年,其他设备均按10年计提折旧。但具体到各种院校各种设备,情况又将会复杂的多,如果一概而论同样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二、新会计制度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带来的机遇

新的高校会计制度于2014年1月1日开始实施。该制度对固定资产部分做出了较大的修订。固定资产部分的修订主要分为两个方面:首先对高校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和类别进行了重新的规定,将高校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提升至1000元并将固定资产主要分为六大类,同时指出在忽略固定资产残值的条件下,对固定资产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其次提出将基建账与高校“大账”平行登记,并定期将基建账信息并入学校的“大账”中去;因建筑工程而产生的利息,归属于建设期间发生的,归入在建工程成本项目中。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对固定资产管理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使会计信息更真实,更全面。对学校更好的管理固定资产提供了良好的法律依据。基建账与高校“大账”并账之后更利于学校利用预算管理和控制基建工程。固定资产提取折旧后会相对比较真实的反应固定资产的现在价值,为固定资产建立共享平台和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数据基础。

三、新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制定固定资产中长期管理规划

在国家实施高校学科“双一流”工程之际,对于基建工程方面学校应尽快组织一个专家组对学校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发展进行一次总体的,全面的评估,认真的制订一份中长期的规划,对学校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基建项目做一份中长期的预算。这份预算应该是一份科学的详实的细致的预算。学校每年的年度预算中基建方面的预算将以此为基础进行微调。基建项目应严格执行中长期预算,不在预算中的基建项目,原则上不应新建。进行过一次总体的,全面的评估学校管理层就会对学校的总体情况,未来发展趋势有一个更理性的认识。有一份中长期的预算,学校的基础建设就会减少很多的盲目性。基建工程中的种种问题大多数都是源于预算问题。预算不合理,预算制定时过于粗糙,执行不规范,造成预算流于形式。严把预算关,才能使基建工程财务管理得更好。合并校区也是势在必行的,校区合并以后一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开支,二来也方便了师生的科研教学活动,方便了学校的管理。校区合并工作仅凭学校一已之力是很难做到的,还需多方争取国家有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在合并校区中土地置换,建设生活配套设施等等工作都离不开相关政府部门的帮助。

(二)防止使用科研经费对固定资产重复购置

新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提取折旧,使固定资产在账面上反应了相对真实的价值,这一点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提供了很大便利,使管理人员仅从账面上就能对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参与对固定资产购买的合理性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但要扼制固定资产人为重复购置现象还应建立一套既人性化又监督到位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对于科研经费的发放于政府层面应统一由一个专门部门负责。在学校层面,财务人员应全面参与到科研经费管理中去。在科研经费申请之初,帮助教师和科研人员进行合理的经费预算。国家科研经费发放部门也应有专门部门进行经费预算合理性审核,做到合理发放,从源头上防止科研经费的浪费现象,防止固定资产的人为重置。在学校层面应利用执行新会计制度的时机,对学校的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大清查,摸清学校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折旧制度,为今后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打下基础。在今后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学校应利用好预算和审批权限,对固定资产采购的合理性进行管理,避免固定资产的不合理采购。对科研经费结余应制定好相关政策,做好引导工作,引导科研人员在今后的科研活动中合理使用,细水长流,万不可一收了事。

(三)建立固定资产共享平台

在整个学校层面建立一个固定资产共享平台,使固定资产能做到最大限度的使用,使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达到最大化,这是高校目前固定资产管理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一个固定资产共享平台能使学校各个院系,各个部门互通有无。教师们也可以在这个共享平台中互通有无,以节省科研经费。当然仅仅建立一个共享平台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还要在制度上鼓励和完善共享机制,能让各个院系,部门甚至教师能在共享机制中实现共赢。只有制度相对完善了,共享平台才能真正的有效的运行起来。固定资产的共享不仅是校内各个院系和部门之间,在一定条件下,也要与社会共享。例如,班车,学生宿舍,校医院,校内宾馆,食堂等等,都是可以在一定条件下对社会开放服务的。

(四)加强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现今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手段依然比较落后,各个管理部门信息共享不足。高校应大力推进信息化管理,建立本校固定资产的数据库。建立信息化管理以后,各个部门能够比较清晰的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固定资产的使用人,责任人。这样就会大大减少固定资产大清查所需次数和范围,大大减少大清查所耗费的人力物力,使固定资产的很多管理常规化。例如固定资产的报废。固定资产提取折旧以后,固定资产到了报废年限,设备管理部门因与财务部门共享了相关信息,不需要查账就能在信息平台上看到,能够及时到固定资产使用人处查看固定资产是否需要报废,如不需要报废的及时评估新的使用年限,需要报废的能及时进行报废处理。财务部门得到设备管理的信息就能够及时处理相关固定资产账务。建立固定资产的数据库也是为固定资产的共享提供管理上的依据和保障,使得学校不会因为固定资产共享造成管理上的混乱。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对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新会计制度颁布已两年了,但很多学校执行得并不好,折旧未提,基建账并账不及时,学校执行新会计制度已迫在眉睫。在完成固定资产大清查以后,尽快进行学校固定资产现状的评估,建立起信息化管理平台,使学校固定资产实现价值最大化,才能帮助学校教学,科研迈上一个新台阶。

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上一篇:政策释疑:为什么要修订18号令?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管理指南 | 管理登录 黑ICP备11005929